当前位置: 首页 >> >> 正文


慎言  诤言

来源于: 民进中山市委会
 
  研读经典,修身立德;研读论语,古为今用。古人有大智慧,也有大局限。崇古但不迷古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方为学古之道。对于孔子强调的“慎言”我们就要从当今盛世的标准加以扬弃。
  小篆“言”:从“口”,“ ”声,(音愆)本义作“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”解(见《说文解字》许慎),乃直道其事之意,故从口。惟郑樵以为:“ 从二从舌。二,古文上字,自舌上而出者,言也。”可见言的本义为语言。在“言”的诸多引申义中一个重要的义项是“著作”。例如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“上计轩辕,下至于兹,为十表,本纪十二,书八章,世家三十,列传七十,凡百三十篇,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
  孔子不善“言”。首先是不善滔滔雄辩。《论语》中有这样一段:卫灵公问陈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“俎豆之事,则尝闻之矣;军旅之事,未之学也。”明日遂行。孔子没有借机阐述自己的学说,三言两语就回答完毕,第二天干脆一走了事。孔子周游列国,而不得推行其学说,其不善言是很重要的原因。相比他的徒孙孟子,孔子只能说是木讷了。《孟子》记载:齐宣王问曰:“齐桓、晋文之事可得闻乎?”孟子对曰:“仲尼之徒,无道桓文之事,是以后世无传焉,臣未之闻也。无以,则王乎?”同样是君王问战事,孟子却能循循善诱,层层深入的阐述儒家学说,孟子善言是不争的事实。其次是不善洋洋著述。孔子说“述而不作”,孔子并不主张著书立说。《论语》汇集了他思想的精华,可是却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。假如弟子们没有集体来回忆老师的精言妙语,恐怕孔子的学说难以发扬光大。孔子虽然整理了《诗经》,参与编写了《春秋》,但毕竟不是学术著作。孟子则不然,《孟子》可是他自己的鸿篇巨著,孟子能成为亚圣,《孟子》可谓居功至伟。法家韩非口吃可谓木讷之极,来不及向秦王宣传法家学说,身死牢狱,却凭《韩非子》一定千秋。
 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花言巧语的人是没有多少仁德的,不符合仁者的道德追求,口蜜者是孔子鄙夷唾弃的。子曰:“仁者,其言也讱。”讱:言语迟钝。子曰:“刚毅木讷,近于仁。”木讷:少言。子曰:“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君子要言语谨慎迟钝,工作要勤力敏捷。君子应该是少说多做。对于君子“言”要印证“行”。“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之不逮也。”“躬”者亲行也。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”,君子要说到做到,故而不可不“慎言”。
  孔子强调“慎言”当然是春秋纷乱险恶的时代的必须。伴君如伴虎,敢于直言,结局凄凉。屈平放逐,比干剖心。熟谙历史的孔子告诫弟子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”政治昌明,说话端正那是可以的,政治昏暗,那说话就要谦逊了,小心谨慎,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明哲保身,是识时务的表现。
  孔子强调“慎言”是践行礼的要求。“孔子于乡党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;其在宗庙朝廷,便便言,唯谨尔。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。”孔子说话,讲究场合,注重对象。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,对什么人该怎么说话,有礼有度,彬彬有礼。仁是内在思想的标准,礼是外在言行的尺度。非礼勿言,孔子如斯说,也如斯做。“慎言”合乎礼也。
  在封建社会谨小慎微的做好好先生,做了官场的不倒翁,三朝元老,将“慎言”发挥到了极致,也是被人诟病庸臣形象,因其不多说,不作为。这样的官员不为民请命,不如回家卖红薯。所以说“慎言”,更要“诤言”。齐家治国,肩担道义,要敢于申正义,斥奸佞,辩曲直。
  生活在当下的我们,恭逢盛世,是幸运的。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,我们每一个国人都要担负起历史的使命,为国家的富强添砖加瓦。对于我们民进会员来说,要积极参政议政,做好党的参谋。“慎言”是要做到言之有据,言之有效。我们的每一个建议,每一份议案,不是随便敷衍,而是建立在深入调研,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。“诤言”就是要关注民生,为百姓说话,敢于直面少数社会不良。慎言更能诤言,才能成为党的“诤友”。
 
发布日期:2012-09-04 民进仙中支部组织委员 赖红武
 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


 
主办: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